丹阳属于江苏省的城市。
丹阳市,江苏省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位于江苏省南部,介于北纬31°44′~32°08′、东经119°23′~119°53′之间,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。丹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气候湿润、光照充足、雨量丰沛、无霜期长、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。截至2019年,丹阳市辖2个街道、10个镇。
2018年12月,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,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、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。2019年10月8日,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。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。2020年12月,社科院发布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》,丹阳排名第40。
历史沿革:
1949年4月,丹阳全境解放,属镇江专区。1958年9月,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,丹阳县属常州专区。1959年9月,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。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,丹阳县属镇江市。1987年12月,丹阳撤县设市,为丹阳市,属镇江市代管。
江苏省。
丹阳市是中国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,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南,距离南京市约100公里,是苏中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。
丹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,交通便利,是连接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镇江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,同时也是制造业和轻工业的重要基地,以制造工业为主导产业。
丹阳市属于江苏省。
丹阳市,江苏省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地处长江下游南岸,江苏省南部,北纬31°44′~32°09′,东经119°24′~119°54′,全市总面积1047平方千米。截至2021年末,丹阳市户籍人口79.42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47.45万人。截至2022年10月,丹阳市辖2个街道、10个镇,市人民政府驻曲阿街道。
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,初为云阳邑。《山海经》中有一条河叫“丹水”,即丹江,根据“水阴阳,水北为阳”的理论命名丹阳。
1987年12月,丹阳撤县设市,为丹阳市,由镇江市代管。丹阳市与常州市新北区交界处建有常州奔牛国际机场,沪宁高速公路(G42沪蓉高速)、312国道、122省道、338省道等是通过公路出入丹阳的主要干道,水运有京杭大运河纵贯丹阳,大港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。
丹阳市景点推荐
镇江丹阳市九里风景区。位于丹阳市延陵镇,是一个以吴文化为背景,以季子庙为核心的祠庙建筑群。景区整体以田园水乡为基调,以古吴文化为主线,是一个集旅游观光、休闲、古吴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。
万善塔。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丹阳市万善公园内,初称“万寿塔”。1987年修塔顶时发现明崇祯十年(1637年)铸文,刻有“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”字祥,后改名万善塔。
开泰桥。位于丹阳市南门外,为花岗石单孔石拱桥。高10米、长45米、宽9.5米。台阶式的桥面,北有25级台阶,南有27级台阶。9.5米宽的台阶中间仅有一块条石供以前的独轮车推行。桥上的每一块条石上都有着深深的车辙的痕迹。开泰桥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丹阳市
丹阳市属于江苏省镇江市。
丹阳市是江苏省下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。丹阳历史悠久,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建置始于战国,是齐梁故里。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、长江下游南岸、太湖流域西部,著名景点有南朝陵墓石刻、季子庙、天地石刻园等。
丹阳市东邻武进市,南毗金坛市,西北与丹徒区交界,东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。总面积1047.31平方公里。丹阳市共有10个镇、1个街道,1个开发区,练湖旅游度假区。丹阳市政府驻地在开发区兰陵路8号。
地理环境
1、地形地貌
丹阳市位于宁镇丘陵和太湖平原相交替的地段,境内有低山丘陵和平原,以平原为主。其中海拔10米以下的平原、圩田共132.67万亩,占土地总面积84.4%;其余为丘陵、岗地,约占15.6%。
2、地质
丹阳市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区下扬子地层分区。境内地层自上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良好,除寒武系和奥陶系未见露头外,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。
主要分布于市境北部和西部的宁镇低山丘陵区,平原地区都为第四系沉积层所覆盖,其地层自老到新为上元古界、古生界、中生界、新生界。
丹阳属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县级市。
丹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,位于长江以南,属上海经济区。东距上海200公里,西邻南京90公里,沪宁铁路、京杭大运河、沪宁二级公路以及沪宁高速公路横贯境内,离长江第三大港一镇江大港和丹阳境内的常州机场分别只有25公里和20公里。
丹阳自然资源丰富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旅游资源独特,科技教育发达。坚实的农业基础,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,便捷发达的交通条件,现代化的邮电通讯,充足的供电状况,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,优美整洁的城市容貌,构成了丹阳经济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开发潜力。
丹阳市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区下扬子地层分区。境内地层自上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良好,除寒武系和奥陶系未见露头外,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,主要分布于市境北部和西部的宁镇低山丘陵区,平原地区都为第四系沉积层所覆盖,其地层自老到新为上元古界、古生界、中生界、新生界。
丹阳历史悠久,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建置始于战国,是齐梁故里。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、长江下游南岸、太湖流域西部,著名景点有南朝陵墓石刻、季子庙、天地石刻园等。
丹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,水陆交通便利,122省道、312国道、沪宁高速公路、镇丹高速、京沪铁路、京沪高铁、沪宁城际铁路、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。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,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。
丹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,素有“中国眼镜之乡”美誊。丹阳经济实力在2013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12位、2013全国县级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第8位,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十强县(市)第7位,是“全国卫生城市”、“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”、“江苏省文明城市”、“江苏省社会治安安丹阳市”和“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市”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”。
气候
丹阳市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,属海洋性气候。由于季风环流的影响,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。春季和秋季为冬、夏季风转换季节,冷暖气团相互争雄,旋进旋退,寒暑干湿变化显著;夏季受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团控制,天气炎热多雨;冬季多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,以寒冷、少雨天气为主。具有气候湿润、光照充足、雨量丰沛、无霜期长、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。
丹阳方言
丹阳方言历来有“吴头楚尾”之称。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县内各地方言分歧较大,人称“四门八音”;二是方言归属难定,就以代表话一城关话来说,它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诸方面既有吴语特征,又有许多官话痕迹。
丹阳方言复杂性的形成,有其地理与历史的原因。丹阳县位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两大方言区的交汇处,其疆域与武进、金坛、扬中、丹徒4县相邻,而武进、金坛属吴方言区,扬中、丹徒则属于典型的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次方言区。因此,两大方言对丹阳方言都有影响。
在历史上,丹阳县现在所管辖的乡镇,有的曾属常州府,有的曾属镇江府,这也造成县内各地方言的差异。
丹阳市属于江苏省镇江市。
丹阳市,江苏省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位于江苏省南部,介于北纬31°44′~32°08′、东经119°23′~119°53′之间,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。截至2019年,丹阳市辖2个街道、10个镇。常住人口80.63万人。
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,初为云阳邑。《山海经》中有一条河叫“丹水”,即丹江,根据“山水阴阳,水北为阳”的理论命名丹阳。1987年12月,丹阳撤县设市,为丹阳市,由镇江市代管。
沪宁高速公路(G42沪蓉高速)、312国道、122省道、338省道等是通过公路出入丹阳的主要干道,水运有京杭大运河纵贯丹阳,大港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。
旅游景点
1、丹阳天地石刻园:景色宜人,明净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白云,晴空树影,整体建筑以凤凰为原型。构筑设计与地形高差相结合,形成了几条飘带,每一条飘带都是一个主题展览馆,以走廊的形式展现,相连成环,每个馆大大小小的展台,都被镶嵌在墙壁之中。
2、中国(丹阳)眼镜城:位于京杭运河与沪宁城际铁路之间,中山路与站前路交叉口,紧临丹阳火车站与汽车站,该项目总面积为45314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10919平方米,项目总投资约5亿人民币。中国眼镜城大厦总体规划布局由交易区、配套商务酒店组成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丹阳市
丹阳属于江苏省的城市。
丹阳市,江苏省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位于江苏省南部,介于北纬31°44′~32°08′、东经119°23′~119°53′之间,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。丹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气候湿润、光照充足、雨量丰沛、无霜期长、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。截至2019年,丹阳市辖2个街道、10个镇。
2018年12月,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,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、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。2019年10月8日,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。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。2020年12月,社科院发布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》,丹阳排名第40。
历史沿革:
1949年4月,丹阳全境解放,属镇江专区。1958年9月,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,丹阳县属常州专区。1959年9月,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。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,丹阳县属镇江市。1987年12月,丹阳撤县设市,为丹阳市,属镇江市代管。
江苏省。
丹阳市是中国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,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南,距离南京市约100公里,是苏中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。
丹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,交通便利,是连接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镇江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,同时也是制造业和轻工业的重要基地,以制造工业为主导产业。
丹阳市属于江苏省。
丹阳市,江苏省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地处长江下游南岸,江苏省南部,北纬31°44′~32°09′,东经119°24′~119°54′,全市总面积1047平方千米。截至2021年末,丹阳市户籍人口79.42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47.45万人。截至2022年10月,丹阳市辖2个街道、10个镇,市人民政府驻曲阿街道。
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,初为云阳邑。《山海经》中有一条河叫“丹水”,即丹江,根据“水阴阳,水北为阳”的理论命名丹阳。
1987年12月,丹阳撤县设市,为丹阳市,由镇江市代管。丹阳市与常州市新北区交界处建有常州奔牛国际机场,沪宁高速公路(G42沪蓉高速)、312国道、122省道、338省道等是通过公路出入丹阳的主要干道,水运有京杭大运河纵贯丹阳,大港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。
丹阳市景点推荐
镇江丹阳市九里风景区。位于丹阳市延陵镇,是一个以吴文化为背景,以季子庙为核心的祠庙建筑群。景区整体以田园水乡为基调,以古吴文化为主线,是一个集旅游观光、休闲、古吴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。
万善塔。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丹阳市万善公园内,初称“万寿塔”。1987年修塔顶时发现明崇祯十年(1637年)铸文,刻有“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”字祥,后改名万善塔。
开泰桥。位于丹阳市南门外,为花岗石单孔石拱桥。高10米、长45米、宽9.5米。台阶式的桥面,北有25级台阶,南有27级台阶。9.5米宽的台阶中间仅有一块条石供以前的独轮车推行。桥上的每一块条石上都有着深深的车辙的痕迹。开泰桥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丹阳市
丹阳市属于江苏省镇江市。
丹阳市是江苏省下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。丹阳历史悠久,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建置始于战国,是齐梁故里。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、长江下游南岸、太湖流域西部,著名景点有南朝陵墓石刻、季子庙、天地石刻园等。
丹阳市东邻武进市,南毗金坛市,西北与丹徒区交界,东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。总面积1047.31平方公里。丹阳市共有10个镇、1个街道,1个开发区,练湖旅游度假区。丹阳市政府驻地在开发区兰陵路8号。
地理环境
1、地形地貌
丹阳市位于宁镇丘陵和太湖平原相交替的地段,境内有低山丘陵和平原,以平原为主。其中海拔10米以下的平原、圩田共132.67万亩,占土地总面积84.4%;其余为丘陵、岗地,约占15.6%。
2、地质
丹阳市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区下扬子地层分区。境内地层自上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良好,除寒武系和奥陶系未见露头外,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。
主要分布于市境北部和西部的宁镇低山丘陵区,平原地区都为第四系沉积层所覆盖,其地层自老到新为上元古界、古生界、中生界、新生界。
丹阳属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县级市。
丹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,位于长江以南,属上海经济区。东距上海200公里,西邻南京90公里,沪宁铁路、京杭大运河、沪宁二级公路以及沪宁高速公路横贯境内,离长江第三大港一镇江大港和丹阳境内的常州机场分别只有25公里和20公里。
丹阳自然资源丰富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旅游资源独特,科技教育发达。坚实的农业基础,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,便捷发达的交通条件,现代化的邮电通讯,充足的供电状况,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,优美整洁的城市容貌,构成了丹阳经济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开发潜力。
丹阳市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区下扬子地层分区。境内地层自上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良好,除寒武系和奥陶系未见露头外,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,主要分布于市境北部和西部的宁镇低山丘陵区,平原地区都为第四系沉积层所覆盖,其地层自老到新为上元古界、古生界、中生界、新生界。
丹阳历史悠久,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建置始于战国,是齐梁故里。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、长江下游南岸、太湖流域西部,著名景点有南朝陵墓石刻、季子庙、天地石刻园等。
丹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,水陆交通便利,122省道、312国道、沪宁高速公路、镇丹高速、京沪铁路、京沪高铁、沪宁城际铁路、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。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,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。
丹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,素有“中国眼镜之乡”美誊。丹阳经济实力在2013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12位、2013全国县级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第8位,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十强县(市)第7位,是“全国卫生城市”、“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”、“江苏省文明城市”、“江苏省社会治安安丹阳市”和“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市”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”。
气候
丹阳市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,属海洋性气候。由于季风环流的影响,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。春季和秋季为冬、夏季风转换季节,冷暖气团相互争雄,旋进旋退,寒暑干湿变化显著;夏季受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团控制,天气炎热多雨;冬季多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,以寒冷、少雨天气为主。具有气候湿润、光照充足、雨量丰沛、无霜期长、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。
丹阳方言
丹阳方言历来有“吴头楚尾”之称。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县内各地方言分歧较大,人称“四门八音”;二是方言归属难定,就以代表话一城关话来说,它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诸方面既有吴语特征,又有许多官话痕迹。
丹阳方言复杂性的形成,有其地理与历史的原因。丹阳县位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两大方言区的交汇处,其疆域与武进、金坛、扬中、丹徒4县相邻,而武进、金坛属吴方言区,扬中、丹徒则属于典型的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次方言区。因此,两大方言对丹阳方言都有影响。
在历史上,丹阳县现在所管辖的乡镇,有的曾属常州府,有的曾属镇江府,这也造成县内各地方言的差异。
丹阳市属于江苏省镇江市。
丹阳市,江苏省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位于江苏省南部,介于北纬31°44′~32°08′、东经119°23′~119°53′之间,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。截至2019年,丹阳市辖2个街道、10个镇。常住人口80.63万人。
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,初为云阳邑。《山海经》中有一条河叫“丹水”,即丹江,根据“山水阴阳,水北为阳”的理论命名丹阳。1987年12月,丹阳撤县设市,为丹阳市,由镇江市代管。
沪宁高速公路(G42沪蓉高速)、312国道、122省道、338省道等是通过公路出入丹阳的主要干道,水运有京杭大运河纵贯丹阳,大港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。
旅游景点
1、丹阳天地石刻园:景色宜人,明净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白云,晴空树影,整体建筑以凤凰为原型。构筑设计与地形高差相结合,形成了几条飘带,每一条飘带都是一个主题展览馆,以走廊的形式展现,相连成环,每个馆大大小小的展台,都被镶嵌在墙壁之中。
2、中国(丹阳)眼镜城:位于京杭运河与沪宁城际铁路之间,中山路与站前路交叉口,紧临丹阳火车站与汽车站,该项目总面积为45314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10919平方米,项目总投资约5亿人民币。中国眼镜城大厦总体规划布局由交易区、配套商务酒店组成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丹阳市